• 今日视点

正文内容

手纹深的女人命运(女人腿细的人命运)
2023-07-11 08:27:07  出处:卜安居 编辑:成都青白江     

手纹深的女人命运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1966年至1976年间,我国有着一段难以启齿的历史,我们每次谈到它都在极力掩盖,想要把这段暗淡无光的岁月藏起来。而每一次提及,都是揭开一层伤口愈合的痂。

但对于处在事件中心命运被改写的人们来说,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或许不是不幸,而是他们在不幸的缝隙中等来的一束阳光。我们把这样一群人叫做知青。

在那个时期,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农村锻炼自己学习农活知识。于是浩浩荡荡的知青队伍离开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是建设保卫边疆。在他们中不乏当今各界的领导、精英,改变命运的或许不是1977年恢复高考,正是上山下乡这段时间,让他们有了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

毅然下乡,建设农村

1949年9月4日,萧芸出生湖南湘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湖南大学土木系的高材生,在湖南常德某农校任职校长;母亲毕业于长沙周南女校,解放后回到湘潭当老师,是典型的知识家庭。

1957年,父亲被打为"Y派"后送去劳教。1965年7月年仅15岁的萧芸主动报名上山下乡,和89名知青一起来到了湘潭县姜畲镇改造农村。

1968年原来的知青茶场解散,她选择了无人烟更偏远的老虎岩生产队。在这里,她结识到了朋友,还认识了未来丈夫——大队支书的弟弟李开彦,成婚后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儿。因为生活在农村时间久了,萧芸变得沉稳,也更加吃苦耐劳,逐渐适应了农村朴实简单的劳作生活。

然而事情没有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1979年她的生活被知青返城潮打破了。当时有许多和萧芸一样的人,在农村结婚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却要回到城市,离开在农村生活的家。在回城后,萧芸将女儿的户口也迁到城市,自己在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当老师。

但她仍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工龄从头开始计算使她和许多知青朋友们十分不平。难道自己用青春岁月辛勤劳作建设农村的成果都被一笔勾销了吗?复员军人的军龄可以算作工龄为何知青的农龄却不行呢?

从萧芸毅然下乡,勇敢前往更贫困的山村一举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吃的苦,罢得蛮"的勤劳湘妹子。书香门第的出身没有使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心灵与思想饱满向上的同时,她的身体同样是勤劳的。或许,这样的性格也为她今后截然不同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手纹深的女人命运

当代人们仿佛越来越懒了,这与飞速发展的科技息息相关。在日渐先进的科技面前,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显得弥足珍贵。在自动化日益发达今日,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传统老本行手工业和农业,粮食依然需要播种,土地依然需要耕种,人们依然需要劳作。

勇敢发声,改写命运

知青朋友们来到萧芸家中对她说:"萧芸,你是我们中最有见识,文笔最好的。你能否代表同僚们写一封信,向上面传达我们的夙愿。

写好信后,我们都签上名,如果你出了什么意外,你的孩子由我们一块儿抚养长大。"于是在1982年10月1日,她经过深思熟虑,斗胆写下这封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知青福音书"的信。

在这封信里,萧芸提出了八千多万知青的诉求,就是将农龄改为工龄。顾名思义,即是将知青们在上山下乡在农村建设的时间改为工作的时长。

当萧芸拿出写好的信请大家签名时,人们却纷纷犹豫了。萧芸看着署名区空空如也的信,站在原地懵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害怕惹祸上身也是情有可原。但信既已写好,便要赌上一把!于是萧芸在信件上落款了自己的实名。

一开始朋友们以萧芸文笔好为理由请求她写一封信上报诉求,她是犹豫不决的。在当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不顺利,也许她的女儿会失去妈妈,丈夫会失去妻子,父母会失去孩子。

萧芸写信前做了很多准备,她回老家看了一趟年迈的父母,又给自己的孩子做了几件衣裳,同时将此事告知丈夫,如若自己遭遇不测,希望丈夫主动提出离婚

在修改了几遍后,她的信件被提交到报社。几经周转来到领导案头,他对这封信做了重要批示,有关部门开始着手改革知情的工龄问题。

当单位把这一消息告诉萧芸的时候,萧芸悬着的心终于回到了肚子里。萧芸可谓是凭借一己之力,自此改变了8000万知青的命运。

手纹深的女人命运

1988年6月,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书,明确规定知青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自此,知青们在晋级、评职称、分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农龄算作工龄的种种好处,全国8000多万知青的待遇和命运因此被改写,这也是对他们付出青春建设农村的最大肯定。

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本不需战战兢兢,人们的思想和胆识或许被一些不能被触及的软肋固化了。于是真正有胆量做出他人不及之事的人成为英雄,显得尤为珍贵。

真正的歌唱能唱出人们心中的沉默

这封信也改变了萧芸的命运,她因此升职,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行业。

手纹深的女人命运

1996年初,萧让出了岗位,与合伙人们成立自己的公司。可1999年因为合伙人们在商业运营上的意见不和产生矛盾,她又毅然辞去工作,离开公司。

这年3月,已近50岁的萧芸舍弃前半生积累的东西,凭着自己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过文章的写作经历,来到安徽省,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在《合肥晚报》就任编辑一职。

在编辑工作之余,萧芸开始关于中国中年女性的写作。在三年的时间里,她亲自采访了无数中国女性,写出了《"更新期",还你生命尊严》一书,备受中年女性青睐。

在这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人都是网友,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而有些人却不敢、不愿发声。因为他们害怕发声后受到他人的指指点点,却忘记了勇敢地说话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

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需要"百家争鸣"般的热闹,需要敢于提出质疑和不满的声音,才能进步。勇敢地维护合理的权益,表达内心的诉求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