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视点

正文内容

天命诏紫微临圣人降争霸始(天命之人紫圣是紫薇大帝)
2023-09-09 18:57:11  出处:卜安居 编辑:春阳笑谈文化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天命诏紫微圣人降争霸始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天命之人紫圣是紫薇大帝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天命诏紫微临圣人降争霸始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薛道衡是谁

紫薇大帝
薛道衡字玄卿,是河东汾阴人。祖父薛聪,魏时任齐州刺史。父亲薛孝通,任常山太守。道衡六岁失父,专诚好学。十三岁时,研习《左氏传》,看到子产辅佐郑国的功绩,撰写《国侨赞》,很有文辞才情,见到的人讶异不已。其后才学之名更加显著,北齐司州牧、彭城王高澈任用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弘农人杨遵彦,是当世高人,见到他后叹赏有加。后授任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人辛术与他交谈,感叹道:“郑公的遗业不会衰减了。”河东人裴谳品评他说:“自从国家重器迁来河北,我以为像关西孔子杨震这样的人很难遇到,现在终於遇见薛君了。”武成帝高湛任丞相时,徵召他任记室,武成帝即位后,薛道衡屡经升迁为太尉府主簿。一年多后,兼任散骑常侍,迎接应对北周、陈国二处使者。武平初年,诏命他同诸儒修撰审定《五礼》,授任尚书左外兵郎。陈国使者傅绰出使到北齐,朝廷命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他。傅绰以诗作五十韵相赠,道衡和了一首,南陈、北齐都相称赞。魏收说:“傅绰可谓是抛砖引玉。”薛道衡任文林馆待诏,同范阳人卢思道、安平人李德林齐名且交谊很深。又以原职当值於中书省,随即拜任中书侍郎,又参任太子侍读。齐后主时,渐渐受到亲信重用,当时对他很有逢迎附和的讥刺。后来同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朝政,道衡呈奏防备北周的方策,孝卿未能采用。北齐灭亡后,周武帝任用他为御史二命二士。后回家乡居,又由州主簿召入朝廷任司禄上士。
高祖杨坚任丞相时,道衡随元帅梁睿攻打王谦,代任陆州刺史。左定年间,授封为仪同,代任卭州刺史。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因事获罪被削职。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时,徵召他掌理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任内史舍人当年,兼任散骑常侍,出使陈国的正使。道衡於是上奏道:“江东陈国偏处小小一角,僭称帝号已久,实由东晋永嘉以来,华夏分裂。刘渊、石勒、苻坚、姚苌、慕容氏、赫连勃勃之流,妄称国号,又随即灭亡。北魏由北迁南,无暇远征。北周、北齐对立,力图吞并对方,因此江南得逃讨伐,年代积久。陛下圣德广布天资卓异,荣登帝位,连续三代兴盛,统一平定九州,敏型怎能容许区区陈国久在天纲之外?下臣现在奉命出使,请求责成其称臣。”高祖道:“朕姑且隐忍休养生息,置之度外,不求在言辞上折服它,要领会朕的心意。”江东素来喜欢文章,陈后主尤其爱好骈辞俪句。道衡每有文章作出,江南人无不吟诵。开皇八年攻伐陈国,道衡被授任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书。朝廷军队逼临长江,高熲夜晚坐在营中,对他说:“此次行动,能不能平定江东?你试着说一说。”道衡答道:“凡探讨大事的成败,先须用至理来判断。《禹贡》所记载的九州,原本都是王者的疆域。后汉末年,群雄并起,孙权兄弟於是据有吴、楚地域。晋武帝受天命登基,随即将其吞并,东晋永嘉南渡之后,重又将此地分割。从那以来,战争接连不止。否极泰来,是天道常理。郭璞曾说:‘江东独自称王三百年,仍与中原统一。’现在年数将满了。从运数而言,此其必被平定之一。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以来的国家兴败,都是此理。皇上亲行恭谨节俭,忧心勤劳政务,陈叔宝追求高楼大厦、画栋雕梁,酒色荒淫。上下离心离德,人神共愤,此其必被平灭之二。治国的大要,在於任贤使能,他的公卿大臣,只是充数而已。提拔小人施文庆将政事委托於他,尚书令江总专意於吟诗饮酒,本来就不是经国济世的干才,其大将萧摩诃、任蛮奴,只有匹夫之勇。此其必被平灭之三。我方有德而又势大,对方无道而又国小,估算其士兵,也不过十万。西起悄清巫峡,东到沧海,分兵则远隔而势力减弱,聚集就守此失彼。此其必被平减之四。我军席卷东南之势,毫无疑问。”高颖高兴地说:“你谈论成败。事理分明,我现在豁然明白。原本只属意於你的才学,不想筹划方略竞能如此。”回师后授任吏部侍郎。后来因提拔官员,有人说他与苏威结党,任命人员有偏私,获罪被削职,流配防守岭南。晋王杨广当时在扬州,暗中派桥运猜人示意道衡,取道扬州,将要上奏皇上留下他。道衡不喜欢晋王府,依汉王杨谅的计策,於是取道江陵前往岭南。随后有诏命召回朝廷,当值於内史省。晋王从此恨他,然而爱惜其才学,还是很礼敬他。几年后,授任内史诗郎,加授上仪同三司。
道衡每当构思文章时,都要静居空房中,紧靠墙壁躺下,听到门外有人就牛气,其沉思即是如此。高祖常说:“薛道衡拟的文书合我心意。”然而告诫他不要迂曲怪诞。其后高祖对他胜任职事满意,对杨素、牛弘说:“道衡年岁已老,奔走勤劳,应该使他加官进爵。”於是升官位为上开府,赏赐布帛一百段。道衡推辞说无功,高祖说:“你长期辛劳於殿廷之下,国家大事,都由你宣布施行,难道不是你的功劳吗?”道衡久任机要职位,才名更加显著,太子及王子们争相结交他,高熲、杨素一惯推崇他,声名鼎盛,当世无双。
仁寿年间,杨素主持朝政,道衡既然与他交好,皇上不想道衡长久掌管机密,於是将他调出检校襄州总管职事。道衡久受任用,一旦离开,不胜感伤留恋,言语哽咽。高祖也黯然变色说道:“你年事已高,侍奉确实辛苦。朕想让你将息调养,兼以抚恤百姓。现在你离去,朕犹如断一臂膀。”於是赐赠布帛三百段,九环金带,及应时衣服一套,马十匹,抚慰勉励而遣发他。在任上清明简肃,官吏百姓都受其恩惠。
炀帝继位后,改任番州刺史。一年多后,呈进表章请求退休。炀帝对内史侍郎虞世基说:“道衡要回朝了,我想让他任秘书监。”道衡回到京城,呈进《高祖文皇帝颂》,其文道:
太始太素,宇宙初始洪荒渺茫,天皇、地皇,幽远不见於记载。其道统不传,其事迹邃远,人们言谈所不及,也不能目见耳闻。到了巢居穴处的年代,人们随遇而居饮食无常,与鸟类无异,和兽类相同,无以显现万物之灵的高贵,也无须运用心智。羲和、轩辕以下,至於唐尧、虞舜,效法天象而施行法度,体察人情而教化天下然后帝王的权位显得尊重,圣哲明君的大道受到敬奉。夏后、殷、周等朝代,夏禹、商汤、文王武王等君主,有拯救万民的功德,美名在《雅》《颂》中传扬,然而三皇五帝相继衰落,美德泯没於战争。秦朝处於战国之末,以刑法为政治根本,汉朝笃信图谶,并行霸道而兴大业。魏氏兴盛而三方对峙。司马氏末年天下大乱。九州大地,枭雄豪俊并起,中华百姓,惨遭兵马践踏。虽经水德而王的北齐平定嵩山、洛阳之地,木德而王的北周统辖崤山、函谷之地,然而未能规正沧海横流,难以熄止弥天兵火!身应千载难逢、万年一遇的机运的,可能就是大隋吧?
高祖文皇帝,圣灵诞生时红光满照居室,韬光养晦时也紫气冲天。面相天庭隆起如日,肌肤有星辰般珠点,此异相记载於图录,显现於高祖身上。而帝王世系广远绵长,神福基业深厚,有如公刘、文侯的功德深远,不同於汉高祖刘邦的暴发兴起。屈尊历任官职,居宰相总领朝政,位列六卿之长,德望高於百官之上,犹如虞舜任太尉,文命任司空。木德北周运数将尽,天下鼎沸,流星生异象天空,刀兵耀臼於原野,奸雄造作祸乱,占据河朔结连海岱,巨猾暴施恶行,阻断白马塞绝成皋,庸地、蜀地背叛王命,凭恃铜梁的险隘,郧县、黄州叛乱,勾连金陵贼寇,中原震动,朝廷重器不保。高祖龙腾凤飞,赴国难以相拯救,身应火德为王的符谶,接受黄帝玄狐录命,任命百战百胜的大将,调遣天下各地的兵马,平定共工,歼灭蚩尤,剪除凶横之党,诛杀害民之贼。不须如光武帝用众多战将,不用长年屡次征伐,一时之间,妖乱叛逆尽除,扫灭妖氛廓清天宇,拯救百姓於涂炭。天柱将倾而又被扶正,地维将断而再被系连,边远异域俯首称臣,可知牛马都归附内地,乐师俯伏於地,害怕乐器奏出变音。万民因此乐於拥戴,天意人心於是改择贤君,禅让的坛场已备好,还要表明反复推让的心志,亿万百姓的期待难以违背,才顺应天下的请求。荣登宝位,在京郊礼敬祭祀天地,献六代之舞感降天神,陈列四圭以飨祭天帝,天地交泰,万事万物亨通。斟酌前代明君的美好典章,改换徽号,顺应百姓的自发心愿,迁建都城。宫阙上应天文的四灵,下据地理的龙脉,辨正方位,以日光来揆度衡量,内宫外廷,取法於星辰之象。在魏阙悬布政令教化,在明堂朝会诸侯,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国界之地,疆土之外,匈奴猖獗,其来已久,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樊啥於此为失言,领步军不满五千,李陵因此而陷没被俘。北周、北齐相对势盛,竞相结纳胡人,迎娶狄后於漠北,不能停息其侵扰,赠尽珍宝於山东,不能阻止其贪婪凶暴。火德开启国运,圣皇御临天下,运天策於帷幔之下,扬神威於沙漠塞北,胡地异族的君长,都成为臣仆,瀚海、蹛林等地,尽变作王化乐土。三吴、百越,九江五湖,地域分为南北,天区隔为内外,传言有黄紫帝王之气,凭恃有虎踞龙蟠之险,常有僭越伪立的君主,妄自窃取帝王名号。历时五个朝代,经过三百年,於是大人之心下察,常思天下为公之道,怜悯其百姓,独成化外顽民。当今皇上封土建侯於唐,擢任贤才於代,处帝王尊位,天降神武,祭祖受命出军,一举平定。於是八方绝域尽属一国,九州穷边全归一统,四海成一家,万里为一宅。於是马放南山,偃武修文。
自从华夏战乱离析,年代久远,人人制造相攻杀的器械,人家相传浇薄奸伪的风俗,圣人的遗教不复存在,前代明王的旧制全都丧失。於是命令礼官,刊修制定《五礼》,传命乐官,修改正定六乐。牺牲玉帛等祭祀之礼,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之后才完备,金石等八音音乐奏起,雅俗才得以分别。又专心於治政之道,凝神於听奏陈读奏章,早朝迟散,废寝忘食,忧心於百姓未获安定,生怕一事处置失宜。奉行前代明王的大道,通宵达旦,革除历朝君主的弊政,只争朝夕,见到一件善事,欣喜奖励诏书表彰,听到一桩罪过,深深感叹教化不行过错在我。减赋税轻徭役,务农本重粮食,仓库有霉变腐烂的多余粮谷,百姓无艰难饥寒的担忧。天性宽厚仁慈,圣君心怀恻隐,恩德施於禽兽,兽胎乌卵由此得以保全,仁爱遍及草木,牛羊因此不得任意践踏。至於国家的宪章大典,刑律大法,申扬法令抑止私情,片刻作出决断,因此能纲常有序,上下整肃。近臣断绝谄谀门路,公卿没有权倾天下之家,小心翼翼,恭敬事奉天地,终日惶恐戒惧,谨慎避免自满招败。以恩德教化熏陶百姓,使官风民俗归於太平康乐,公卿官长,远近州府首脑,都认为天地安泰,千年嘉期,登山封禅,是历代帝王想往的盛典。理应以金玉封函,展示盛典於高山,使名实俱优,常被津津乐道。天子有作为而不自恃,有成就而不自居,谦虚恬淡,坚辞不许。又虽高尚而不自显高尚,有至德而不自显至德,於是改为竭诚拜祭泰山,悔过谢罪。至此才知六十四卦之中,谦抑为最高道义,七十二位君王,祭告成功是次要之事。崇高恢弘,难用言辞称颂。而深厚至诚的大德,感化至於边远之地,祥和芬芳的恩风,充满了宇宙。天地降下福德,神灵献纳吉祥,日月星辰、风云草树的吉兆,山川玉石、鱼鳖鸟兽的祥瑞,午年月月出现,不可胜记。以至出现亘古所未有的,图录典籍所未载的,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祥瑞景象。古语说圣人兴起,万物呈现,神灵产生,百宝为我所用,此时即是其验证。
后来属意於仙道,弃位之心已坚,思慕仿效黄帝,得道升天远去。天下百姓,都是帝君的臣民,哀思如丧考妣,伤心不能攀附升天,后日涂山幽远高峻,不再有牺牲玉帛的供祭,陵庙寂寞,只见士人游览。至於施精神如风雷,扬名於帝王图录,开启国运掌握灵图,创伟业传帝统,这是他的圣德;拨乱反正,救国安民,宇宙六合,书同文车同轨,这是他的神奇功绩;清酒陶器,管弦琴瑟,祭祀天帝,尊敬皇室宗祖配享於天,这是他的大孝;息兵休战,正定礼乐,使民得长寿,世得太平,这是最高的德政。推行礼义廉耻而统御天下,比得上三皇五帝,岂止轻视周、汉。小看魏、晋而已。虽然五行乐舞常时供献於宗庙,九德颂歌不断於乐府,而功烈无边无际不局限於有形事物,德业山高水长难尽於颂扬。
臣下丅贱命有幸,生逢国运兴隆,趋走奉事於皇宫,奔走效力於朝廷,一旦离开京城,与先帝天人永隔,空有攀附飞升之心,只怀追随地下之想。试图一逞文墨,岂敢希望被视为赞述!昔日精卫填海不能增加大地的广博,士人泣泪於江河之中不能增加洪流,只求一尽素日之心,而不论其力有所不及,由於此理,不觉心神狂放而成章。於是作颂道:
远古悠悠,至於末世绵邈,四海九州,帝王千万。自夏、商、周三代之后,帝王之道逾越废弛,及至於金德称王的东晋,坏乱不堪。外族侵扰华夏,群凶纵虐作恶,滥窃妄称名号,有十多国。仗淫威逞凶暴,背礼义乱道德,山河大地尘烟四起,日月星辰云霾雾塞。水德北魏开国,发迹於北方,吞并强梁伪立之国,独逞雄霸豪强。国运延续二百年,可以相比前代帝王。而山河尚有阻碍,天下未能平定。句吴、闽越,黄河之北渭水之滨,九州瓜分,三方鼎立。诡诈不止,战争四起,北齐之地虽获平定,而战乱流离害苦百姓。顺应五行流转之机,开启千年兴王的基业,伟大的高祖,入神共助。德卓异,神机独运,惩恶扬善,除凶平乱。宗伯制定礼仪,太史选定吉日,奏乐以孤竹管弦,云和琴瑟。献礼於上天,祭祀天帝,群臣持珪璧而朝君,山川依次第奠祭。占卜考察日月星辰,迁移改建京都,下立於赭红十壤,上应紫微星垣。在四通明堂发布政令,在魏阙悬示法典,皇宫天府,基础强固。威仪崇高。匈河、瀚海,龙荒狼望等地,部落猖獗,不时侵犯边塞。天威远震,恩德远布,匈奴俯首归心,臣服於中原。吴、越属朝廷疆土,星分为斗、牛之区,多年以来,自称君主。大鸟未射,巨鲸漏网,将斧钺授与伟人,清剿扫荡净尽。披星戴月,平定宁宙蛮荒,礼乐教化广布,文字制度统一。再现大禹业绩,成就虞舜功勋,以礼教安定士风,以乐歌改善民俗。忧心操劳万事,怜悯抚育百姓,去除三面罗网以行仁政,多方赦罪深责自身。引导百姓入法度规范,感化民俗为仁爱多寿。王道兴盛太平,生灵和乐丰足口自己虔心恭敬,事奉天地,祥和瑞气充盈,吉庆徵兆连续而来。泰山封禅的祭坛道场企望临幸,云亭二山虚位以待,高祖推辞而不以功德自居,圣德更为高洁。业绩等同於周文王,使武王登基继位,道行类似於汉光武,传大命给庄帝。洞悉过去未来,明察通玄,帝王大统长远,洪大基业兴隆鼎盛,访仙道於崆峒,见神人於姑射汾水之阳,驾御六气而远逝,乘祥云上升为仙。举国哀伤,悲痛感动上天,恩泽流传万代,政教袭用百年。仍然怀想睿智谋划,长久思忆圣君遣教,道德遍及於人神,仁慈普施於草木禽兽。爻象不再呈现,乾坤将归宁静,小臣作此颂辞,用以表达绵绵无极的思念。
炀帝读了不高兴,回头对苏威说:“道衡极力颂扬先帝之朝,这是像《鱼藻》一样讽刺君王的意思。”於是任他为司隶大夫,将要搜求他的罪责。道衡未察觉。司隶刺史房彦谦素来与他交好,知道他一定会遭祸灾,劝他断绝交结来往,低声下气,而道衡未能采用。遇上拟议新法令,很久不能定夺,道衡对朝士说:“假如高熲不死,法令当早已定夺施行了。”有人将此奏告,炀帝怒道:“你怀念高颓吗?”将他交给法吏勘问。道衡自以为不是大罪,催促御史早作了断。及至上奏之日,希望炀帝会赦免他,吩咐家中人准备饮食,以应付前来问候的宾客。及至上奏,炀帝命他自尽。道衡大出所料,不能自杀。御史再次上奏,用丝绦将他勒死,妻儿被迁往且末。时年七十岁。天下人以为冤枉。有文集七十卷,流行於当世。
儿子五人,薛收最出名,过继给了族叔父薛孺。

密佑,其先密州人

人在玄幻开局忽悠天命主角拜师

1. 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先 上 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慎歼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2. 文言文《后汉书 吴祐传》 翻译答案

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 *** 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 *** ,郡里给他饯行,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册陪,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宽姿冲固时,吴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3. 古文《戴进传》的翻译题目及答案

据清代张潮《虞初新志》和厉鹗《东市杂记》记载,戴进少年时当过银匠,打造金银首饰和其他工艺品,人物、花鸟、钗钏,精巧绝伦,技艺特出。戴进也以此为傲,暗自得意,以为别人得到他的工艺品会十分宝贵,长久地珍藏下去。有一天,戴进在市上见一熔金者,所熔金器都是他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顿时“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精意,将托儿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嫌素,斯必传矣。’”戴进大喜,遂学画。

翻译过来就是: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作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做下去了。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们对他说:“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你若能把手艺移以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能流传下去的。”戴进高兴极了。就学画画

你问的问题答案就在其中

4. 李崇矩传文言文翻译及关于阅读题材及答案

李崇矩[2]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

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还判四方馆事。

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

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固辞得免。[3]

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

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尉,谥元靖。

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

5. 朱祐传求答案高考文言文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 拜:被授予官职

B.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陷:陷入

C.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屯:屯兵驻守

D.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 劳苦:慰劳,接待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朱祐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②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③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⑤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

⑥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刘秀和刘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3分)

译文:

(2)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2分)

译文:

(3)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4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 安 之 世 有 之 而 能 兴 昏 乱 之 世 虽 有 之 亦 不 兴 盖 用 之

与 不 用 之 谓 矣 有 贤 而 用 国 之 福 也 有 之 而 不用 犹 无 有 也。

9.B(陷:攻陷,攻破)

10.C(①是朱祐拍马屁,而且有冒失嫌疑;⑤是说朱祐不贪恋权势,当然也是自保。)

11.D(“苛刻”、“痛恨”均言过其实。)

12.(1)第二年,邓奉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他就以脱去上衣、露出胳臂认罪的形式经由朱祐之手投降。(“明年”、“破”、“因”各1分)

(2)大司马吴汉却弹劾朱祐,说他废弃皇上诏令接受(秦丰)投降,有违将帅职责,但光武帝没有(给朱祐)加罪。(“废昭”“任”各1分)

(3)后来光武帝驾临朱祐府第,就笑着(对朱祐)说:“主人该不会又丢下我不管,而去讲堂吧?”(“幸”、“第”、“得无……乎”、“舍”各1分)

13.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 有贤而用

/国之福也 / 有之而不用 / 犹无有也。

【译文】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人而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专凭君主一己好恶用人而衰败。这两点,是(国家兴衰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的普遍道理,也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国家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这些贤能之人一样。

6.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7. 完颜陈和尚传文言文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父亲完颜乞哥,在泰和年间讨伐南方时,因为功劳被授予同知阶州军事,到宋军收复阶州时,完颜乞哥战死在嘉陵江。

贞■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北方大军掳掠,北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企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丧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

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知道。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宜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她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陈和尚收集书籍在监狱中阅读,一共被关了十八个月。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立即赦免了陈和尚。(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

枢密副使移剌蒲阿没有审慎稳重的方略,曾经在一天夜里奔驰二百里追逐很小的利益,军队中没有人敢于劝谏阻止。陈和尚私下对同列将官说:“副枢密以大将军的身份做剽劫掳掠的事,今天捉得人丁三百口,明天获得牛羊一二千只,士兵累得气喘死亡的数量无法计算。国家多年来所积聚的力量,总有一天必定要被这人破坏丧失干净。”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移剌蒲阿,一天,移剌蒲阿置办酒席聚集各个将领饮酒,敬酒行到陈和尚席上,移剌蒲阿说:“你曾经议论指责我,又说国家的兵力要被我毁坏殆尽,果真有(说过)这些话吗?”陈和尚喝完酒,缓缓地说:“有(说过)。”移剌蒲阿见他没有畏惧的神色,只得随口说好话道:“有过错应该当面议论,不要在背后说。”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偏僻隐蔽的地方,等到军队杀戮掳掠稍微结束才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兵士们用几个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询问他的姓名,他说:“我是忠孝军总领官陈和尚。大昌原之战取胜的是我,卫州之战取胜的也是我,倒回谷之战取胜的也是我。我如果死在乱军之中,众人将要说我背弃了国家,今天明明白白地死,天下必定有知道我的人。”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蒙古大将认为他很忠义,把马奶浇在地上祭奠他,祈祷说:“你是好男子,将来再投生,应当让我得到你。”当时他年龄是四十一岁。

8.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